摘要:南山奶粉有五个批次的产品被检出黄曲霉素M1超标,光明乳业则有50%减脂芝士片和奶油两个批次的产品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这也是光明在近一个月内第三次被曝出乳制品安全问题。网络媒体上的争论却已经全面升级,民众对于国内乳品企业的不信任又一次集中爆发,许多人质疑,抽查到的产品检测出有问题,那么没有抽查到的产品是否问题更大呢?
今年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在其官网发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其中南山奶粉有五个批次的产品被检出黄曲霉素M1超标,光明乳业则有50%减脂芝士片和奶油两个批次的产品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这也是光明在近一个月内第三次被曝出乳制品安全问题。
国内乳企:恢复期遭重创
乳制品黄曲霉素超标在国内并非首例,去年年底,蒙牛牛奶就曾被曝出黄曲霉素M1超标,一时媒体哗然。时隔半年,正在慢慢恢复元气的国产乳品再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饲料含水量偏高就要发霉,就算含水量没问题,遇上南方的梅雨季节,同样容易发霉。牛只要吃了发霉的饲料,它的奶里面就必定会存在黄曲霉毒素。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问题曝光后,南山奶粉所属的湖南长沙亚华乳业有限公司于23日正式对外公开道歉,称导致此次问题的原因是当地部分奶牛食用了霉变饲料,导致产出的原奶黄曲霉素超标。现已召回问题批次的产品,并将进行全面审查。亚华乳业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目前,亚华乳业旗下的产品已接受湖南省质检部门的随机检测,并会对产品进行大规模整改,到八月份时,旧有的奶粉包装将全面更换,以示整改的决心。
亚华乳业在其官网刊登的致歉声明上,提出了以下几点整改措施:1.从即日起召回全部问题产品,全面接受消费者及销售商对问题批次产品的退货;2.暂停生产;3.对现有库存产品封存,并送样到第三方权威部门进行检测,确保出厂产品合格;4.从原料、检测手段、生产工艺为重点,针对公司产品所有生产流程开展全面自查,并全面整改;5.积极配合相关职能机构开展调查。有任何进展将尽快向社会如实通报。
与亚华乳业相比,光明乳业的反应显然更快。在广州工商局公布抽查结果当天,光明就在其官网上登出名为"几个大家关心的事件情况及致歉信"的文章,将一个月以来发生的三次乳制品安全事故,再次公开并详细介绍了处理进展、调查结论以及整改措施。虽然光明乳业的股价在23日下跌了1.61%,但是相比以往遇到问题一味拖延时间、推诿责任的国内乳品企业,光明诚恳的认错态度赢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
问题乳品:认清规格与批次
7月24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昌平等区的大型超市进行采访。物美超市惠新西街北口店的乳品专员在回答记者询问时称,她在奶粉行业从业多年,并未见到南山奶粉在北京地区销售过。作为代替,她向记者推荐了几款国外的奶粉品牌。
在记者所去的物美、华堂、家乐福等卖场中,光明50%减脂芝士片仍在正常销售,疑似受菌落总数超标事件影响,芝士片多辅以买一赠一的促销手段。当记者就此找到家乐福超市天通苑店的工作人员时,却被告知并不了解情况。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有一位徐先生对想要购买该芝士片的消费者进行劝阻。"这个最好别买,检查出问题了,不信你自己上网去查。"徐先生见记者拿着该产品端详,过来劝告。
销售中的光明50%减脂芝士片是否真如徐先生所言,不能购买呢?北京工商局宣传处工作人员吴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关键要看批次,不可能出了一次问题,就不让整个牌子的产品卖了。"他强调,媒体和消费者一直以来都有个误区,认为某批次的产品出了问题,就等于这个品牌的所有产品都不能购买了,"法律规定得非常清楚,规格和批次都得完全相符才能称其为问题批次产品,不能一竿子打倒。"此次抽查中,菌落总数超标的光明50%减脂芝士片均为2月23日生产,其他批次的产品并未检测出问题。记者也了解到,南山奶粉主推中低端市场,属于区域性品牌,销售范围有限。
然而网络媒体上的争论却已经全面升级,民众对于国内乳品企业的不信任又一次集中爆发,许多人质疑,抽查到的产品检测出有问题,那么没有抽查到的产品是否问题更大呢?
进口奶粉:越来越多 越卖越贵
2008年空间。
随着不断出现的安全事件,国人对于国产奶粉的信任度接近冰点,洋奶粉伺机而动,逐渐占领市场,在国内的售价也日益增高。据业内人士透露,以特福芬2阶段有机婴幼儿奶粉为例,这款产品在德国的售价仅为9.95欧元,按照现行汇率换算,差不多是人民币78元,而国内的售价却普遍高达268元,是原价的三倍多。
但是,尽管售价再高,许多国外品牌的奶粉仍然是供不应求。微博上的一次对于 "内地洋奶粉售价全球最高"的投票调查显示,在4932名投票者中,有68.47%的人选择"价格可以忍受,国产奶粉不放心",只有5.79%的人选择"再也不买了,实在太贵".
通过网商渠道销售奶粉的商户中,销量排名靠前的几乎都是卖洋奶粉的。从事奶粉进口与代购业务的深圳诺赛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经理张远新告诉本报记者,进口奶粉价高其实情有可原,中间环节过多也是提高奶粉售价的原因之一。以从新西兰进口奶粉为例,首先奶粉代购商需要向新西兰的口岸代理商发出订单,厂家出货后得经过香港才能进口到内地,之后再由代购商将奶粉送至经销商处,收取百分之六的代购费用。其中进口、物流、经销、人力等各种费用,都间接提高了洋奶粉的成本。
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不良商家通过收购废弃的进口奶粉空罐,再灌装低品质奶粉来牟取暴利,这在业内已不是秘密。甚至一度曝出国内某些进口品牌奶粉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厂家的生产量。对此,张远新提醒消费者,"如果是从荷兰、新西兰等地的超市进的货,可以要求商家出示购物小票。另外奶粉进到香港以后,也会有进口的单证。不能提供这些单证的话,很可能就是有问题的商家。"另外张远新建议,对于没有代购公司背景的卖家要特别小心。
乳品专家:国外乳品同样存在问题
对于国内消费者疯狂追捧国外美国日本的乳品也都经常曝出问题,并不是洋奶粉就一定安全。相比而言,中国的乳品行业才刚刚起步,食品安全法也是2009年才制定的。发展历史短、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大可不必对国内乳业丧失信心。"
"以前乳品的安全问题也多,只不过缺乏监察体系,出了问题也没人知道。现在之所以能曝出问题,正是说明监管力度在逐渐提升,能发现问题了,这是进步。"南庆贤认为,消费者在自我保护的同时,还需要正确看待问题,"产品出现问题是产品的事,企业出现问题是企业的事,不能一有问题就牵扯到整个行业上来,消费者需要有自我判断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