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星巴克江沪浙”发布消息:杭州灵隐门店将于明天开门迎客。(9月23日《中国新闻网》)
不可否认“星巴克进驻杭州灵隐寺”的大标题确实醒目,也足够吸引民众的眼球。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不禁让笔者想到了三年前,在故宫九卿值房“驻扎”七年之久的星巴克,本已是见怪不怪的场景了,但是在央视主持人芮成钢的“文化侵略”惊人之句之后,便备受争议,最终逃不了告别故宫的宿命。然而此次,星巴克进驻灵隐寺的景区却是不同,此次的进驻不过是在灵隐寺的景区商业区,星巴克的附近更是被肯德基、知味观等等的快餐厅包围。既然是商业区,而且肯德基进得来,星巴克怎么就进不来?
或许不得不说,星巴克与着名景点的“缘分”不浅,不论是故宫还是灵隐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聚集地,这也难免会受到不同方面的各种吐槽。有网友就调侃说,进去星巴克服务生会微笑的问:“施主,您是您是大‘悲’还是超‘大悲’,或者是‘大慈大悲’? ”“我能续‘悲’吗?”此“悲”巧妙地运用了彼“杯”的谐音,在网上似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但是笔者倒不以为然。
近若干年来,很多风景名胜区包括一些着名文化场所,都被纳入了“商业开发”的范畴,有的还被规划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其实笔者倒是觉得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可过于狭隘,如果按这些网友的思维模式,那么算起来佛教本身也是源于印度的外来文化,与来自西方的星巴克和谐相处又有何不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包容性,对于外来文明,永远展示的是足够的自信心,这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核心精神,外来文明如果能入乡随俗,那就融入中华文明,不能改变,那也只能自动退出。如果对一个小小的卖咖啡的连锁店都如此抵触,生怕其破坏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显得畏首畏尾,谈什么大国文化、文明复兴?
不错,现今很多的文化单位都是名存实亡的,坐拥着许多文化遗产,但是却早已经是投入到商业的消费当中了,甚至已经让众人分不清是文化单位还是商业单位。文化遗产自然是需要保持文化的纯洁性,更是需要与商业保持适当的距离的。网上更是有网友戏称星巴克是“进得了皇城,也入得了空门”。但是,杭州灵隐寺能将星巴克引进到商业区,本身就是一种包容,本身就是带有文化兼容之意的。抛开狭隘的文化短视,在佛门清静之地能够喝一杯让人静谧的苦咖啡,能够与佛门的“禅”味相得益彰,这也不失为一个贴切的休闲方式。
或许迫于种种的压力,此次星巴克的开张不会走的长远,但是就算灵隐寺真的拒绝了星巴克的进驻,就真的能够不被商业所俘虏了吗?在现今文化只是一种道具、一个手段的社会,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不然怎么会有星巴克离开故宫之后,故宫就又引进了一家面店,而这家餐厅的一碗面定价居然为30元,像这样带着“文化特色”的食品实在不在少数,这种打着文化的幌子行商业欺骗的行径实在是让人反感至极。所以,回过头看看现今的星巴克,只是保持着本有的经营模式和自身的运营特色,这些就是从感知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那么,在灵隐寺景区内的星巴克,只要做到继续传统的经营模式,秉承企业的管理文化,全国统一价位童叟无欺,这样的经营便是会得到消费者们的信任,更是无伤大雅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