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先生说“那味道让人难以下咽”,也有市民吃后觉得很正常;超市说只给蔬菜洒过清水
家住[size=2]重庆[/size]高新区高庙村的官先生,昨天大清早就郁闷不已。妻子前天晚上买来的特价豇豆,炒出来一尝,竟然有种类似农药的异味,实在难以下咽。更令夫妻俩气不过的是,豇豆是从沙坪坝新时代广场一家号称专卖绿色食品的超市购买的。
常去这家新超市买菜
官先生的妻子姓梁,在沙坪坝沙南街新时代广场附近从事销售工作。一个月前,新时代广场负一楼开了一家号称专卖绿色食品的“绿优鲜”超市。于是,梁女士便经常在下班之后,顺路来到这家超市买菜。
昨天早上,官先生吃到的有异味的豇豆,是梁女士7月31日晚7点半购买的。当时正值超市蔬菜类促销,特价豇豆单价1元/斤、特价莴苣1.5元/斤,梁女士分别称了两斤左右。
当晚,因为官先生夫妇都在外吃的晚饭,所以梁女士买的蔬菜连同套在外面的包装袋,直接放进了冰箱。直到昨天早上8点左右,官先生起床做早饭,才把豇豆拿出来。
炒好的豇豆竟有异味
官先生从冰箱里拿出豇豆,淘洗后放入锅内炒熟。在整个烹饪过程中,他未发现豇豆有什么问题。
炒好的豇豆摆上餐桌后,梁女士用筷子夹了一根放到嘴里。觉得不对劲的她一边将豇豆吐出,一边对官先生说,豇豆有种怪味,有点像福尔马林的味道。听妻子这么一说,官先生也连忙夹了一根。“那种味道,我确实形容不出来,反正有点刺鼻,等你合着嘴闭着气,那股冲上来的怪味就非常明显。”官先生回忆说。
官先生将冰箱内还剩有的另一把豇豆拿出,凑近包装袋一闻,同样的异味让他觉得很闷人。官先生说,这不是第一次在那家超市买菜了,这种味道夫妻俩以前从来没闻到过。他怀疑这次的豇豆上要么残留着农药,要么就是被喷洒了带有保鲜性质的添加剂。
标签上标的“尖椒”
7月31日傍晚购物时,梁女士并没有将小票保管好,而是随手扔掉。但在昨天发现豇豆有异味后,她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豇豆包装袋外贴着的标签。上面打印的单价、重量、金额等信息倒很正常,唯独最上方的名称一栏让人瞠目:明明装的是豇豆,上面却标着“特价小青尖椒”。
梁女士找来当晚购买的其它蔬菜,发现各自包装袋上的标签,除了红苕的名称没有打错外,莴苣菜也被打成了“特价小红尖椒”。名称与实物的不对应,成为官先生夫妇的第二重疑问。
为了落实证据,昨天一早,梁女士再次来到“绿优鲜”超市。当看到货架上仍有豇豆在售、且在这批豇豆上仍可闻到同样的异味时,她又花钱购买了一把。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的豇豆没有打折,标签上打印的品名也变回了“豇豆”。
超市称给蔬菜洒过清水
超市店长张蓉在了解到记者反映的情况后表示,他们店的蔬菜,都是从江北盘溪市场统一进货、统一送货上门,超市员工要做的工作只是将蔬菜取出摆上架有时进货量大了,超市会将完全没开封的整箱蔬菜,一起放入超市自有的冻库,第二天取出再卖。
张蓉承认,由于天气炎热,在蔬菜开箱摆上架之后,员工会在下午蔬菜有点发蔫的情况下,给蔬菜喷洒一些清水以保鲜。
另一位来自农村的中年员工王清兴,根据其经验判断,官先生所说的异味,有90%的可能是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用于保鲜的冰水作用不再明显,豇豆被塑料袋、泡沫箱捂住受热,自然而然生出的一种味道。
受访顾客都说味道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随机采访了五六位20—60岁的消费者,他们在闻过“绿优鲜”的在售豇豆后,都表示味道正常。
其中一位长期在这家超市购物的徐女士称,豇豆本来就是这个味,从她在这里买菜以来,还没遇到也没听说哪样蔬菜被发现有残留农药的情况。“如果你确实不放心,担心里面有农药,回家后清洗时,可以先用清水洗一次,再用淘米水洗一次,甚至还可以用热开水烫一烫。”
关于标签名称不对应的问题,超市生鲜部主管蒋丽霞做了解释。她说,超市的标签机可以打出三类标签:正常价签、精品蔬菜、特价蔬菜,第三类的特价蔬菜只设定了几个价位,为了方便,员工将相同单价的蔬菜都对应到一个统一的品名上。 重庆晨报记者 卢雨 实习生 卢映君
官先生炒的这盘豇豆,没吃两口就发现有股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