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药的使用影响黄金饰品的整体纯度
一些“千足金”金不足
目前,我国黄金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黄金期,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黄金珠宝消费大国。然而,伴随着消费量的节节攀升,不少黄金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浮出了水面,如何保障黄金产品的“含金量”,已经成了金饰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近日,国家珠宝玉石质检中心主任柯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凡采用焊药焊接工艺的黄金首饰其真实含金量基本达不到千足金要求,而对于这类产品应该如何标称,在标准的实施细则上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
焊药致千足金“缩水”
随着黄金市场的日益火热,高纯度已经成为金饰市场上的最大卖点,商家也纷纷打出“K金”、“足金”、“千足金”、“万足金”等五花八门的标示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北京城乡华懋商厦、北京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北京五寰珠宝市场等多家黄金饰品市场,看到手链、戒指、吊坠……几乎所有类型的首饰都标注着含金量为99.9%的千足金。
虽然商家如此信誓旦旦地宣称千足金,但是这些金饰是否能够达到所标称的含金量呢?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了很多千足金不足额的案例,其中不乏周大福、金万鸿、石头记、中国黄金等国内珠宝知名品牌。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今年春节期间,消费者刘伟分别在北京城乡华懋商厦和五寰珠宝市场购买了一款周大生的金项链和金万鸿的千足金吊坠。经过国家首饰质检中心利用“灰吹法”检测,查明两件首饰的含金量分别为97.03%和99.63%,两件商品的含金量均不足千足金的要求。
既然含金量不足,那么是不是商家偷工减料了呢?柯捷表示,其实黄金含量不足也不能全怪商家。由于黄金的质地较软且熔点较高,所以存在连结点的黄金首饰一般都会采用焊药焊接工艺,而焊药的材料多为铜、银、锡等金属的合金,其含金量要低于首饰黄金原料的数值,所以焊药的存在必然会影响黄金首饰的整体纯度。
据柯捷介绍,目前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关于焊药的具体规定,行业内普遍采用的几类焊药可以根据含金量分为高、中、低3档。其中含金量最高的一档焊药,黄金的含量大约为97%至98%;中间一个档次的含金量在95%左右;而再低一档的焊药,含金量只有90%左右。
据了解,基于金饰的款式和含金量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档次和配方的焊药与之相配。一般来说,黄金首饰原料的含金量越高,使用的焊药档次就越高。千足金就需要使用含金量较高的焊药,但是即便如此,采用焊药焊接工艺的产品也达不到千足金99.9%含金量的要求。
无损检验允许存在误差
既然焊药的存在影响了金首饰的含金量,那么市场上诸多的“千足金”首饰是如何逃过检测机构眼睛的呢?据中国黄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黄金首饰含金量的检验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无损检验法,采用的是GB/T 18043-2000《贵金属首饰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另一种是有损检验法,采用的是GB/T 9288-2006《金合金首饰 金含量的测定灰吹法》。
其中,有损检验,就是上文提到过的“灰吹法”,是在黄金首饰融化之后通过高压气流将焊药等杂质吹走,然后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试出样品的精确含金量,其测试结果精度较高。而无损的检验,是基于荧光光谱技术,其精度不仅取决于仪器设备本身,还与操作机器的人是不是熟练掌握正确的技术方法有关。
据了解,无损检测是商业检测中最常使用的方法,绝大多数金饰产品在进入市场前都使用该方法进行检测。但是,因为无损检验允许误差在30‰以内,所以只要焊药所带来的含金量降低数值在误差范围以内,都会被视作检测合格,这也是很多采用焊药焊接工艺的“千足金”黄金首饰仍然能够获得检测证书的真正原因。
经营黄金典当生意的兰州商人段明理告诉记者,其实千足金和足金之间的真实差价每克不过几元钱,无损检测的误差范围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因为不可能为了测试纯度,就将黄金首饰全部融化掉,所以无损检验的方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争议待解决
尽管焊药给含金量所带来的影响,只能算做黄金首饰上的小瑕疵,但是也不能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柯捷表示:“从技术机构的角度来讲,我们建议凡是采用有焊药焊接生产工艺的黄金首饰,即便金饰使用的确实是千足金的原料,也要在最终产品含金量标示的时候采用低标的方式,如将千足金标为足金。这样对于企业的产品检测来说很安全,还可以避免跟消费者在焊药这个问题上产生没有必要的纠纷。”
对此,黄金商家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段明理表示,因为“千足金”首饰的制作原料确实是99.9%的含金量,而且对于一些工艺复杂的首饰,焊药的使用又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因为焊药这一无法回避的小瑕疵就降低自己的标示,实在是难以接受。
柯捷表示,一旦有焊药存在,从理论上来讲“千足金”的纯度是达不到的,但又不可否认首饰的主体部分确实是“千足金”。目前已有的关于黄金纯度的国家标准《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中,也并没有提到采用焊药焊接工艺的黄金首饰纯度的标称问题,从而导致了消费者和商家猜忌的情况发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完善标准细则,协调消费者和商家在焊药问题上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