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验货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站内搜索:

教育之大肚岂能不容被揭短?

2012-11-26   发表:

   南京名校毕业生实名控诉遭母校暴力体罚。6月1日,两名南京拉萨路小学的校友分别实名发文,控诉小学期间曾遭遇暴力体罚、批斗、人格羞辱等粗暴教育。两人曾在拉萨路小学学习,后分别出国留学,被该小学认为是“杰出校友”。多位网友跟帖描述自己类似的经历,发出共鸣,也有人认为两人“忘恩负义”。对此,南京市教育局人士称,十几年前的事没有讨论的意义。并称尊重言论自由,但学生“应该感恩”,不应“太极端”。两校友称,事发后已遭到来自学校的压力。(6月7日《新京报》)

  本来母校校庆的“杰出校友”这个头衔就是充满了光辉的,一般的校友们都是会写下自己年少时的种种作为,写下少不更事时恩师们的谆谆教诲。但是这两位校友的“别出心裁”还真的是给了世人惊醒的一棒,不但没有歌颂母校的光辉历史和教诲,还历数了母校多年前的种种不堪、粗暴行径。“我从不掩饰对这所小学的厌恶,甚至于恨”,“我在拉萨路小学几年的经历中,最高兴的,就是我最后一次离开的时候。”这几句在接受了英美高等教育的“杰出校友”看来不过是实话实说,但是在南京教育局看来已经是“大逆不道”了,十几年前的事情现在还被拉出来说,在他们看来已经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学生们都是接受了这等启蒙教育的,都应该是感恩的心态来祝福母校的。

  对此笔者是有歧义的,作为现代义务教育的主要基地,小学不应将各种侮辱性手段当作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或“听话”的法宝,更不应打着“为学生好”的堂皇旗号,将那些手段奉若圭臬,因循沿袭。尽管上述两位“杰出校友”的控诉只能说是一面之词,但从网上其他该校校友,乃至该校教师的反应看,这些说法并非向隅虚构,且也并非拉萨路小学一家的问题。近年来,类似粗暴教育的事情已经不是个例,特别是以前的学校,不少的教师都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当然,也不能否认里面会有真正的“用心良苦”的教师,他们也的确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但是小学及小学教育工作者还是真的有必要认真反省自己,并坚决杜绝一切体罚式、侮辱式教育方式,而不应以“都是为了学生”之类的由头来大张旗鼓的喊冤叫屈。

  再者说这是几年前的事情,现在拉出来说一说怎么就不可以了?十几年前的事情到现在要是还不改进,那到底是“杰出校友”的不识时务,还是学校和教育局的难堪不知悔改呢?在以往的学生们诚恳的指出了母校的不妥之处,学校难道不应该及时的检讨、反思、道歉吗?拿一句“十几年前的事情没有意义”来搪塞,难道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笔者是不是可以说,只要是往脸上贴金的事情,学校总是乐见其成大肆宣扬的,而这种能带来不利影响的事情,学校就会选择性的“失忆”呢?而且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不会有谁会去和自己的母校故意过不去吧,毕竟那些都是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老师,都是给予自己学习上很大帮助的人。所以,这一点上,就足以见得,“杰出校友”是对事不对人的直截了当的说明了问题的所在,晒出了小学教育的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共性的问题,我们难道不应该乐于接受这些正面的意见吗?起码,他们是真切的给教育者提醒,在这个基础上就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或许,这两位“杰出校友”选择的方式和场合不合适,而且教导过他们的老师多已经是退休的老教育者,或者他们在之后的教育生涯中已经“改过自新”了,这样直接不留情面的指责确实是有违情理,但是,“皇帝的新衣”只会让这些面子上的媚俗文化扎根更深,只会让现在还在实施暴力崇尚的教育者变本加厉、明知故犯。不论是对“杰出校友”,还是对以往德高望重的教育者,都应该是宽容和谅解的,这样的揭短不就正在说明教育当中直言不讳的价值吗?教育局和学校都应该拿出大肚能容的气魄,知错能改的胆量,这才是给莘莘学子做的榜样,这方才显现教育之根本、教育之精华。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