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金蓝塘镇由于政府供水工程“年年只会流脏水”,近20年里,镇民几乎都靠买附近村子的山泉水和打井度日,镇里的自来水只能“洗衣服、冲凉、冲厕所”。同时,居民还必须为每立方米“脏水”掏钱1.5元。对这一发生在全国最富省份的“怪现状”,当地县、镇两级政府的解释都是:“没钱”。(6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发黄发臭的江水,伴着垃圾,被一台水泵抽走,一路流到蓄水池后,几乎是“未经任何处理”,也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那些“裸奔”而来的自来水,就被送到了3万百姓的家中,蓝塘镇的居民20多年用的就是这样的水。当这些原本应该属于战乱频仍国度的“民生图景”,突兀地出现在“GDP世界第二”大国最富省份的“地盘”上时,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种荒诞与悲哀啊?面对百姓的抱怨,面对媒体的质疑,当地政府一句轻飘飘的“没钱”显然让人无法接受。
《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主要由城镇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工程建设资金以地方政府和企业自筹为主落实。诚然,因为“没钱”,自筹显得要艰难些,但如果真有为民办事的心,“政府没钱”那就不是理由,解决起来又何需20载之久?城镇居民的饮水工程一直都是事关千家万户幸福生活的大事,没有了安全的饮水,怎么可能会有安全的政绩,百姓们自然只会是怨声载道啊。农村的饮水工程是国家重点投资的民生工程,中央投资占79%,余下的由地方政府解决,这样一项由国家投资的民生工程,居然能20年都没有建设好,实在是不得不令人深思啊。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说过: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到了现在的这个发展阶段,最穷的地方还在广东,这便是广东之耻,是先富地区之耻。或许很多人听到这样的言语,是会表示的很不屑的吧。但是,蓝塘镇的3万居民,喝了20年的臭水,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这一事件进一步剖析的成因,或许最为简单的“官商勾结”还不能全然适用。经调查的内容显示,蓝塘县的自来水厂,多年来都只是收取水费来“保本”,老板赚不到钱,哪里会有心思去治水呢?而作为广东省的特困镇,蓝塘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是只够维持正常运作的,镇里面的领导们也或许真心的试图修建新的供水工程,但是都因为资金不足“胎死腹中”了。
而实际上,我们也都能看到资料显示,多年来的蓝塘镇政府也是在努力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直都是“屡败屡战”的辉煌战绩,资金短缺是最显要的因素之一。当然,领导们的执政、执法能力也是有很大成分上的问题的。作为广东省特困镇,这里的领导们一届接着一届的换,来了又走的,走了又来的,多半都是将此地设置为一块人生仕途的翘班,基本都是以升职为目的的,看看他们历年来的述职报告,或许上面都是一大段一大段的赫赫功绩。但是,那么多年过去了,那么多届的领导升上去了,蓝塘镇的饮用水问题依旧还是老样子。或许更大的原因就是,哪怕国家给的钱再多,只要领导们不把民生倒成执政之要,就休想缓解了这20多年的苦水之患。
所以,就算政府真的没钱,那也不能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怠战的由头。因为对于饮水这样的民生大事,完全可以再向上级申请、多方筹集资金、加大自来水的源头整治等等的办法。再或者退一万步来说,政府可以在城市供水的系统中引入市场化的投资者,也不用自行的“掏腰包”。或许事情并没有笔者说的这般简单,但是也一定不是什么难如登天20年都不能解决的难事。何时才能让那些浑浊不清的污水、臭水,不再流向千家万户的家中,何时能让广东将这一污点性的事件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