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后上班,最初几天的办公室里必有如下热闹情景:相互打听都去了哪里过年,有什么新鲜八卦,观摩、交流、品尝各地土特产,还有就是互晒节日期间的消费账单。不晒不知道,晒完吓一跳,能把开销控制在3位数或以下的“节俭族”珍稀赛熊猫,大多数人的花费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原来的“月光族”惨变“周光族”。幸好春节只有一个,不然大家都早破产了。
主流媒体对春节市场的描述一向都是“购销两旺”,统计数据也支持这一说法。商务部发布信息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4700亿元,比2011年春节期间增长16.2%。冬季服饰、年节食品、金银珠宝、时尚数码及家电等商品全面热销。如果加上那些难以统计的非重点非主流渠道的销售额,全国春节消费的总规模只会更加庞大。
如此“购销两旺”表明如今中国消费者确实手头宽裕多了,以前过年也就吃点喝点,也大多是买来材料自己动手DIY,花不了多少钱。如今过年虽然年味不比从前但要讲究得多,很多家庭的年夜饭都开在饭店了,免去了厨房劳顿,吃喝不再是重点,休闲娱乐、犒劳自己才是正路,不怕花钱,只要能买来舒适、乐呵。用一个网络流行句式来形容:哥(姐)花的不是钱是开心!
热辣辣的数据再次说明,春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还是大肆消费的狂欢节,到处张灯结彩的喜庆氛围很容易让人产生豪迈的消费冲动,即使节俭成性的人在这样的气场中也难免不自觉地放松平日总是捏得紧紧的钱袋,而且往往会在节日期间放出大手笔。有个现象已经持续不少年了:一到春节,人们就跟抢白菜一样抢购金条,去晚了还排不上队。单一个北京菜百,今年春节7天假期中金银珠宝销售同比增长57.6%,据说光黄金就卖了1.5吨!那可是一座小金山呢。也怪了,一年365天,天天都有卖金子的,为啥偏选春节这几天扎堆儿?从众?起哄?其中缘由我一直没想明白。
7天4700亿,感觉这样的数字相当壮观了,但用13亿人口这个巨大分母一平均,就没那么惊艳了,人均只有361元。这点钱能干点啥?大概不够买1克黄金,但在超市里能买一瓶高度精装二锅头,能买一张北京到成都的硬卧火车票,或者一家3口在北京海淀区某个普通餐馆里吃顿便饭……13亿人中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人春节期间的消费额低于361元这个平均水平,原因可能是没钱可花,也有可能是有钱不想花或者没地方花,无论是哪种情况,总该有相关部门或者人士为此而“压力山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