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备受重创的中国乳业,正在进行着一场艰难的品牌重塑革命。
上周五,蒙牛乳业与欧洲最大的乳业巨头Arla Foods(中文名:爱氏晨曦)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蒙牛、爱氏晨曦及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共同签署一系列协议,爱氏晨曦以22亿港元获得蒙牛约5.9%股权,成为继中粮之后的第二大战略股东。据悉,此次合作是两国食品企业之间规模最大的战略合作的达成。
观察人士分析,该事件反映我国政府对中国乳业产业复兴高度重视且迫切,中国政府拟通过引入国际优质资本和优秀企业加快实现中国乳业转型升级,“借助外力促成中国产业升级,显然是我国在这一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消费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欧最大乳企成蒙牛二股东
据资料介绍,Arla是欧洲最大、成立时间最长的乳企,有两万多名员工、200多名研发专家,与7700位瑞典、丹麦和德国牛奶生产者合作,在13个国家有生产厂,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在英国、瑞典、丹麦均为销售冠军,去年营收550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594亿元),在全球乳业排名第五。
据蒙牛方面介绍,Arla Foods将参与蒙牛的实际运营,包括:为蒙牛引进丹麦牧场管理体系;将Arlagaaden应用于蒙牛的前端质量管理中;派出专家小组与蒙牛团队一起工作:指导蒙牛进一步完善牧场及生产HACCP质量体系;引进新技术,提高奶牛单产;培养专业的牧场管理团队等。“双方的合作将覆盖蒙牛从前端奶源管理到生产质量控制等关键领域,快速实现与国际乳业先进管理水平接轨。”
蒙牛总裁孙伊萍称,蒙牛希望借鉴Arla Foods的发展经验,从奶源管理到质量标准都将直接对标国际乳业。“达成与Arla Foods的合作是蒙牛对标国际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
据了解,蒙牛与爱氏晨曦其实早有关联。2006年,Arla与蒙牛2006年合资成立蒙牛阿拉,其中蒙牛占股51%,Arla公司占股49%。2010年12月,合资公司改为欧世蒙牛,主要生产奶粉。不过,蒙牛与爱氏的合资业务一直处于亏损,去年销售额仅4.28亿元,全年亏损2119万元。
乳企引入“外援”重塑形象
事实上,为了重塑品牌形象、恢复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包括蒙牛乳业、光明乳业、澳优、雅士利等国内多家乳品巨头,近年来一直拟通过寻求外部力量来进行重新“改造”。
去年,澳优乳业就曾以1600万欧元收购荷兰海普凯诺乳业集团Hyproca51%股权,成为这家全球主要奶粉代工企业控股股东。光明乳业在2010年以3.8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信联公司51%的股权,信联曾是新西兰最大乳品企业恒天然供应商和股。去年11月,光明乳业位于新西兰南岛新莱特、产能5万吨的2号工厂已如期投产其高端婴幼儿奶粉培尔贝瑞,其1号工厂也完成产品结构调整,主攻优质大包粉和高端功能性配方奶粉。上海鹏欣在今年4月也获批以2.1亿新西兰元收购新西兰国有企业Landcorp,成立合资公司后宣布,未来五年内将投资超1亿新西兰元,生产销往中国和亚洲的奶制品。此外,雅士利也多次传出在欧洲、澳洲寻求收购或入股乳企对象的消息。
在此次蒙牛与爱氏晨曦牵手之后,有消息人士透露,蒙牛下一步将可能与新西兰最大乳品企业恒天然合作。有媒体援引一名蒙牛总裁助理的话说,蒙牛正与供应原料奶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洽谈股权合作,希望未来可以获得对方更多的原料奶。据悉,目前蒙牛与恒天然就有商业合作,除奶粉外,蒙牛还每年从恒天然在河北汉沽的国内牧场中购买了大量原料奶。
不过,对于中国乳企们纷纷引入外援的现象,国内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认为,中国乳企企图仅仅通过引进“洋奶”便解决自身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他举例说,雀巢应该算是国际大企业了,可是进入中国后还是出现一系列问题,碘超标、双氧水等事件层出不穷。他建议,蒙牛们想要完成自身的改变,只有从奶源、加工、储存、流通等方面一步步扎实做起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