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验货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特别报道
站内搜索:

机器人会造人类的反?

2007-04-08   发表:
作者:斯蒂芬•平科克(Stephen Pincock)
2005年12月28日 星期三




近,在我家附近的书店里出现了一本有趣的书。它约有一本薄薄的小说那么大,闪闪发亮的黑色封面上是一个巨大的银色机器人,正用眼中射出的红色激光束,击倒一位不幸的人。这本书的标题是《如何在机器人暴动中生存》(How to Survive a Robot Uprising)。
乍一看,你或许以为这是一本科幻小说,这情有可原,但它却不是。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研究院(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Robotics Institute) 机器人专家丹尼尔•威尔逊(Daniel Wilson)。书中语言诙谐,妙趣横生,就如何避免机器人的恶作行为提出了建议,并以此方式描述当今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未来机器人发生暴动时,我们的敌人将是一种技术,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本无迹可寻。”他写道,“任何机器都有可能造反,无论是烤面包机还是‘终结者’”。

威尔逊此书问世,正值机器人技术加速发展之际。在世界各地的研究中心,科学家们将复杂精妙的人工智能和工程技术结合起来,让机器人能够完成不久前还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的任务。
此外,推动所有这些研究的动力均是其极高的实用性。一方面,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等政府机构是机器人研究的最大出资人。美国军方最近资助的项目,涵盖范围从无人驾驶车辆、无人驾驶飞机,到可用于深入敌区防线的半自主机器人,以及可用于侦察、运输、扫雷及情报收集的微型机器人。
美国宇航机构也对使用机器人的想法很感兴趣。数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巧的类人“机器人宇航员”,以便使之与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一起工作。还有一些人建议,可以将自主机器人送到火星等地,以便为人类宇航员做前期准备。
再说在地球上,各公司都能看到人们对家庭娱乐型机器人的需求,这类机器人能够帮助人们吸尘打扫卫生,甚至成为老人的伙伴或助手。在日本,从事类人机器人研发的领军企业包括本田(Honda)、丰田(Toyota)、 三菱(Mitsubishi)、和索尼(Sony)等,其开发的类人机器人功能包括从事家务劳动、通过无线上网回答问题、提供陪伴服务等。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可用两条、四条甚至更多条腿行走的机器人,它们可以在办公室和家里自由走动,其中有些还具备通过电脑视图识别物体等更多功能。
譬如,在2004年3月,丰田公司展示了名为Partner Robot的机器人。这个风度翩翩的家伙身高1.2米,细胳膊、大脚丫、耳后还藏着一片看似树叶的东西。它走起路来姿态优雅,能摆动双臂,摇摆身体。不过,Partner Robot 真正独到的能耐在于它能吹奏小号,它吹号时左右摇摆的样子就像温顿•马萨利斯(Wynton Marsalis)一样。丰田公司称,这款机器人的嘴唇能和人类嘴唇一样开合自如,其手指也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一样灵巧。
而索尼公司则开发了小型类人机器人Qrio,它可以行走、跑步和跳舞,并能根据脚下地面和自身姿势,调整自己的动作。索尼称,如果Qrio跌倒了,它会自动伸出胳膊支撑,以免身体受到碰撞,然后还能自己从地上爬起来。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同样有助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与机器人协作,研究“具体化”的智能——这种方式将认知融入到与真实世界互动的载体之中。不过,就机器人目前能够执行的所有功能而言,无论是Qrio、丰田的Partner Robot还是其他同类机器人,都无法达到我们期望一个小孩子应具备的能力。
“很多事物都日趋智能化了,”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的兰迪•戴维斯(Randy Davies)说,“智能是一种多面体。因此,在这一领域中,(我们)已经做到的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是,了解我们乐于称之为智能的深度和复杂性。”
例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就能辨认出杯子,而不管它是什么形状或颜色。但还没有哪个机器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它们也无法完成任何其他类型的任务——如果那任务需要它真正理解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这类事物。可以肯定地说,《星球大战》(Star Wars)中机器人C-3PO的妙语连珠只存在于未来世界。
机器人研究人员用来改进机器人智能的一个方法是,赋予他们学习的能力。例如,从经验中学习就是一个名为RobotCub的国际协作项目的中心课题。该项目得到欧盟资助,包括来自欧洲、日本和美国的16个实验室。其设想是,在未来5年内,制造出像儿童一样大小的类人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会变得更聪明,因为它能像孩子一样,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进行学习。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的谢斯廷•多滕汉(Kerstin Dautenhahn)领导着一个参与该项目的研究小组。她认为,在了解人们如何应对与机器人共存方面,目前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她表示:“人与机器人互动的领域尚处于初期,仍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
例如,去年她进行了一项研究,其中问到人们愿意与机器人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问道,机器人应该更像是一位伙伴、朋友、助手还是奴隶?令我们吃惊的是,考虑到如今人们会将机器人想象成玩具一类的东西,实际上大部分人更喜欢把机器人当作助手或帮手,而不是朋友。”
尽管人们很容易认为,进行此类研究为时尚早,但值得注意的是,开发家用机器人的日本公司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将它们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中。
例如,今年9月,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开始接受东京居民对机器人Wakamaru的订单,这种鲜黄色的机器人身高一米,最多能够识别10个人,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公司设想,这种机器人可以在清晨温柔地叫你起床,为你阅读当天的报纸头条(你可以选择男声或女声),还能告诉你出门是否要带雨伞。当你傍晚回家时,它将传达电话留言。
技术组组长大西献(Ken Onishi)向路透社记者表示:“我们已尝试制造一种可以像人类那样建立关系的机器人。”
再看看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和国际机器人学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2004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以上大西献的说法就更让人回味无穷了。据该报告的作者估计,从2004年至2007年,全球花在家用机器人上的资金将达26亿美元左右。
报告指出,到2007年年底,可能会有大约410万个家用机器人投入使用。不过,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吸尘。美国iRobot公司是该市场的早期参与者。该公司于1990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及其同事科林•安格尔(Colin Angle)和海伦•格雷纳(Helen Greiner)创立。iRobot公司向公众和军方出售自主机器人,目前已向美国家庭出售了150万台机器人吸尘器,并向美国军方出售了300多台PackBots机器人,用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侦察和炸弹拆除工作。上个月,该公司进行了首次公开发行(IPO),发售430万股,每股24美元。
从机器人吸尘器到机器人发起暴动,这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正如丹尼尔•威尔逊在书中所说的那样,随着机器人开始担当起做家务、作为宠物、照顾我们的祖父母等角色,可以想像,这一时间还会有多长呢?
译者/牛薇、梁鸥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