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7月,济南市民董先生等人就拉开了对三一重机集团生产的旋挖钻机质量的投诉序幕,何时落下帷幕尚不可知;然而就在这期间,三一重机裁员纠纷大幕同时拉开。
一内一外两场沸沸扬扬的企业忧患剧,让维权的董先生及其代理人有些心忧,三一裁员会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维权?
外患
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投诉”
两台旋挖钻机故障频出,让用户董先生等人备感无奈。快两年了,他以及相关代理人一直为此奔波,直至双方对簿公堂。截至2012年8月22日,纠纷依然未果。事件经本报多次报道,已引发广泛关注。
机器故障频发造成巨大损失
2009年12月11日,济南市民赵先生以470万元的价格与中国康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北京三一重机有限公司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购买了一台 SR250R旋挖钻机。2010年2月22日,杨先生也以融资租赁形式,购买了SR280R旋挖钻机,价值515万元。
2010年6月15日,SR250R旋挖钻机发动机出现因蓝色废气、机油消耗等严重问题的第一次报修;2010年6月23日再次报修烧机油故障,维修人员检修后要求及时添加机油并观察一个月;2010年9月2日又一次报修,维修人员检测后确定为发动机故障,要求继续使用并观察,此时该机器实际工作1000余小时,且未超过一年,尚处于保修期之内。
2010年11月初,赵先生等人将钻机拖运至章丘6S店进行维修,并以书面形式提交5项故障,其中包括发动机烧机油问题。“约7天以后,我们电话询问,答复说机器已修好,我们将钻机运往工地,但最后由于图纸原因没有施工,所以并没有发现发动机并未进行维修;直至2011年7月发动机不再工作时,我们再次找到三一重机解决,却被以超过保修期为由拒绝维修,让我们自行解决。”赵先生表示,“无奈之下,我们支付4000元请一家公司检测,确定为发动机内部组件破损,已达报废状态。这台SR250R钻机除了发动机问题,还发生了大大小小十几处故障。”
机器平均工作74小时报修一次
杨先生的SR280R旋挖钻机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也相继发生故障,这台机器工作2800小时,报修记录38条,平均工作74小时报修一次。
据其介绍,SR280R投入使用不到两个月,就发生钻杆断裂。其报修并重新安装上了新的钻杆后,又发生了钻杆断裂。“2010年11月,三一重机通知我们,由于市场上相同机型出现钻杆断裂的故障,所以派维修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改造,将两块钢板焊接在主钻杆连接臂上用于加固,2011年7月又提供给我们18块钢板要求我们按照图纸进行焊接加固。但是对于技改后钻杆是否能够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三一重机拒绝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
赵杨等人介绍,为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于2011年10月24日正式向法院起诉北京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要求其退货并赔偿各项损失共计7802293元。“可是,就在法院受理我们的案件的前夕,在2011年12月27日0:00左右,40多个壮汉手持棍棒兵分两路奔赴我们在福建漳州和龙海的工地,将看守有质量问题机器的工人堵在工地的工棚里,强行把机器拖走。”
三一总部对此至今未作回应
此事已于8月8日在北京昌平区人民法院进行了第4次庭审,据用户代理律师介绍,此次庭审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三一方面亦未当庭出示有力证据。7月16日,记者就该问题曾与三一集团董事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该负责人表示,会尽快安排相关人员作出回应。期间,记者曾多次询问问题处理情况,但三一方面至今仍未对此作出解释。
内忧
三一重机裁员再起风波
就在外患未平之际,三一重机的裁员内忧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3年前,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曾作出“宁可高管降薪也不让员工减薪、裁员”的承诺,如今在很多员工眼中已成云烟。
三一员工:这次你被裁掉了吗?
7月5日,90多名上海三一重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机”)的研发工程师,因为被告知要转岗到一线车间当钳工、下料工、焊工,齐聚奉贤区四团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求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给个说法。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沈阳、昆山、常德三地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工”)的相关企业。
激烈的一幕发生在沈阳。7月6日中午,沈阳三一重装有限公司100多名员工,到沈阳市信访局上访,他们认为遭遇到了所在单位的变相裁员。两天前,
他们一度从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两点堵在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前,等待公司领导答复“被优化”的通知。
沉重的气氛一度蔓延至网上,在三一重工三个内部员工QQ群里,“你被裁了吗”、“工资什么时候发啊”,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语句,而在论坛上,早已出现各种发泄不满的帖子。多家媒体称,此次三一重工的裁员仅工程师就涉及800多名,其中,沈阳三一重装200人、三一重机(上海工业园和昆山工业园)300人、三一集团泵送事业部300多人,这还不包括一线工人和其他三一重工子公司的裁员数据,三一重工裁员幅度高达30%。
大裁员为啥来得如此突然?
2008年,三一集团销售突破200亿,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2009年在混凝土机械领域超过德国大象成为世界第一。即使几个月前,有关三一的新闻,还是那么振奋人心——— 4月,三一重工一口吞下被称为“大象”的世界混凝土工程机械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最近,三一又收购了欧洲第三大混凝土搅拌车生产商Intermix。
但三一用来占领市场的利器,是把双刃剑。两年时间,三一重机将低首付、零首付销售模式推向了全国。英国工程机械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戴维·菲利普斯对《金融时报》称:“对三一等机械制造商来说,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他们在销售机器时提供慷慨的信贷条款,导致自身积累下大量债务。”
2011年,三一重工营业收入507.76亿元,应收账款高达113.05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97.36%。2012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值增长到了201.23亿元,应收账款首次超过当期销售收入。当国内经济增长骤然放缓,沉重债务开始让三一一路踉跄。
针对裁员风波,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日前在上海表示,所谓“裁员”纯属误会,三一重工这些年人员扩张很快,8000名研发人员中一半是近两年新招的。“之前整个行业高速增长,没时间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现在缓下来了想补课,把一些高学历工程师送到车间去实习,却引来这么大的风波。”
向文波承认,虽然公司初衷是好的,但有些执行部门采取简单化操作,让工程师误以为转岗是惩罚性措施,以至于产生对立情绪。“现在这件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处置,三一重工的资金链也没有问题,账面还有60多亿元的现金。”但江苏国资委称,到6月末,三一重工员工人数减少了3000人却是不争的事实,导致三一重工调整人力资源战略的原因之一,使该公司陷入了资金困局。
记者在网易财经所作“你认为三一重工的变相裁员合理吗?”民意调查中发现,51.4%的网民投票认为,三一方面裁员行为“不合理”。
产品质量如何保证?售后服务能否保证?
针对三一重机裁员风波,一些客户在质疑的同时也表现出担忧,在资金链紧张、大规模裁员的背景下,三一重机的产品质量还能否得到保证?售后服务还能否及时到位?类似董先生遇到的“马拉松投诉”的情况,会不会经常出现?
对于类似质疑,三一总部人员接受采访时,未作详细表态。然而,作为济南用户的董先生等人却表示,不管企业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始终如一地为消费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