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暖气,最不济还有一些能够抵抗风寒的厚实衣物,但是这个寒冬却频频发生一些“难以越冬”的事件。先是毕节五名流浪儿童为避寒取暖闷死在垃圾桶内,再就是郑州农民工兄弟立交桥下冻死的事件,这些种种的寒冷突袭事件,无不直指公共政策“救暖责任”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确保每一个贫困者不挨冻,即时实施的紧急救助行动释放制度善意,折射权力关怀和人性温暖,然而即便是做善事,也不能以粗暴方式进行。对于那些拒绝救助者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身为局长的戴友良俯身“跪劝”,再次不仅仅感动了那位老人,更是感动了一直以来对于官员“关怀”疑心重重的网友们。或许真如戴局长自己说的那样,其实并不是跪劝,只是因为老人说话的时候他听不清楚,单膝俯身只是为了能够更清楚的听懂老人在说什么。不管缘由如何,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比起那些气宇轩昂、满嘴官腔“站着劝说”的官员自有的说教方式,比起那种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毫无情感交流的言语表达,“跪劝”显得是那么的亲切,那么有爱。
再或者,有很多人认为,不过是单膝俯身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动作,就因为对方是民政局长的身份,就被媒体无限的放大了,不仅加黑加粗成为了主标题,还成为了头版头条,为什么没人去关注百姓的“跪”。的确,这个背后的问题是值得深思的。虽说,中央一再要求领导干部要常常深入群众,听民情、解民忧,但必须承认,一段时间以来,官员脱离群众的情况已相当严重。一些公职人员将自己定位为“当官的”而非“人民公仆”,出行需要警车开道,调研无不前呼后拥,就连下乡视察接见的“群众”不少也是基层干部假扮的,而真正有困难的老百姓想见上官员一面却难上加难。这种不良做派不仅助长部分官员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风气,也使原本平常不过的“民政局长跪劝流浪者”有了“新闻价值”。
还有很多的人认为戴局长是在作秀,对此,笔者倒是觉得,能够与居高临下、缺乏平等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够抨击到遣送遗留下来的问题,那么这样的“秀”多点也无妨。自然,我们也不应该去苛责流浪乞讨者的固执,试问那些参与救助的部门和工作人员,难道在对待每一个流浪者的时候,都是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善意、耐心吗?如果,戴局长的“跪劝”能够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化解流浪者那种不信任的心理,那又有何不可“秀一秀”呢?更何况,媒体如此这般的放大“跪劝”的魅力,也是一种公众监督的效力,有了戴局长这一先发炮的打响,不也是为其他城市的局长们做了一个“表率”吗?但凡日后被媒体曝光哪位领导还是选择“站着劝说”,那将无疑成为众矢之的。
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力派头,没有充满了官话套话的生硬灌输,在冰冷的雪夜、寒风中的街头,只有年轻后生们对老人的冷暖关怀,只有官员对困难群众的嘘寒问暖,只有制度执行者对流浪人员的柔性劝导和极力救助——这种消弭了距离感,使救助者与救助对象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人性化救助,才应该成为此类救助行动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