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传来消息——从今年开始,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另据了解,今后北京教师资格也将不再享有“终身制”,取而代之的或是5年时限。9月9日,北京市教委表示,已经接到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北京今后也将进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注册制度,逐步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9月10日《新京报》)
刚刚迎来了开学之际,这有关“教师”的新闻可谓是层出不穷、花样迭新。教师资格终身制是否该废除?这是一个争论多年的话题。终身制,顾名思义就是等同于“铁饭碗”。不论是从历史的沿革看,还是从现今社会的发展看,都是流动匮乏的传统用人机制下的产物。尽管很多人认为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应该享受特殊的终身制待遇,但是现今社会中的人们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除了个别的职业、行业和专业之外,终身制就是一种特权,是会影响整个社会发展和公平的。
教育乃立国之本,那么教师就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谁都会明白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创造出高水准的教育。单单从理论上来说,打破教室资格终身制,能让那些在“一考定终身”的机制下固化的教师们,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和素质,避免掉职业倦怠症和观念的僵滞,才能够保持这一支队伍的水准。而且定期的更新资格认证,更是能够一一种动态的考核与管理形式来束缚或者可以说是制约教师们的个人涵养和素质,在这样灵活的淘汰和进退机制中,教师们也不得不去面对“不进则退”的压力,不得不去更换观念,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督使师资不断优化。更何况现今社会中的经济发展机制,本来就是优胜劣汰的“聘任制”,这种竞争择优的激励约束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屏蔽掉师资中论资评辈的劣态,也能更大程度的刺激用人机制的弹性。
然而笔者又不得不从另一个更为实际的角度上出发,一旦打破了教师资格终身制,那么每次考核师资的标准是何定义?考核的标准是什么?考核内容的范畴又该如何划分?定期的考核就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师德和师资的水平?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这样五年为一周期的考核会不会致使教师资源缺失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或许这些看起来解决的方式都不会太难,但是一旦操作起来就会困难重重。就如师德考核,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师德不是一个理工性质或者标准化的概念,很难制定出一个统一且规范的标准。没有一定的实施标准,又该如何去公平的考核每一位教师呢?而且又是谁来考核这些老师呢?不论是学校的教师组成的考核小队,还是教育部的相关官员或者专家,更或者是学生和家长们,这些考核小队看上去都是“不专业”,也更显得片面的。更何况这是五年一来的大考,既不能像以往的计算机软件那般敷衍的考核,也不能以某一类区域局限的来主导考核。再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智力的教育成果容易量化、考核,但心灵的培养则表现得更为隐性,难以量化,真正的师德更不能局限于单纯的学生分数。无论是考核的标准还是考核的效果,都是诟病已久不易医治,实在不得不让人担忧。
在笔者看来,就算真的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这五年一次的考核,在相关制度和考核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还是将会流于形式。而其中的收费等,将很快就会成为行政部门的敛财之道,更何况在没有很好的外部监督制度的前提之下,每多一项行政审批都有多一重腐败的可能。最后,如此考核终将会成为行政力量进一步管制、束缚教育事业的绳索。尊师崇教,在强大的行政力量面前恐怕会沦为一句笑话。同时,如此之多的繁复条件,将会让多少想要进入教师行列的优秀人才望而止步,这也会使得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如此的恶性循环之后只能使得教育的质量急速下滑。或许任何职业的“终身制”,都将会被竞争激烈且优胜劣汰的社会机制抛弃,但是,在没有足够的准备前提下,请本着关爱下一代的本能,在这条路上慎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