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发微博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条微博引起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称“你闯我也闯,就不怕汽车撞”。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也对这个在网络上持续发酵的话题予以关注。昨日,记者跟随交警在南京街头观察,发现闯红灯的真不少。(10月16日《现代快报》)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不得不说笔者被惊艳到了。据笔者看到的资料显示,央视记者的调查结果是在同一个地方,一个小时以内就有600余人闯红灯,那么就可以想象这一行为无论是哪个城市,都是社会现实的佐证。而“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词汇一经形成,一天之内就引起了十万余次的转发量,网友们更是纷纷跟帖“太形象了”、“有同感”,也有网友惭愧的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或许这正如“皇帝的新衣”一样,本来这种凑一撮人的过马路方式在国内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只是大家都选择了不当那个“愚笨”的人,现在有人脱臭而出了,一下子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大家反而像是如释重负般大肆吐槽起来。
就连百度百科也对这一词汇详加解释,笔者倒是很赞成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的说法,而且更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国人心中对于“人多力量大”的真谛式理解,这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更为安全的过马路方式。“中国式过马路”的要害在于“只看人不看灯”,“红灯大家一起过”,也就是说,有没有规则是不重要的,哪怕马路上车轮滚滚,但只要过马路的人数量足够多,那么就不用担心什么、害怕什么。这种从众心理加上法不责众的心态,就成为了集体闯红灯的心理基础。更何况就算真的被抓了现行违法的成本也实在太低了,表面上一次闯红灯的处罚力度似乎是低于每次二十元人民币处罚款的。
其实,要笔者说的话,这“中国式过马路”就是被“惯出来”的,表面上好像是行人们集体不守规矩,实质上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使然,尽管现在法制建设已经努力了那么多年,但是法制的观念还是没有能够深入人心。何以才能根治“中国式过马路”呢?有人说,要提高违法的成本。言下之意是要多闯红灯的行人施以重罚,笔者认为此类行为可行但并不适合现在的中国发展。“中国式过马路”的流行难道单单是行人们的错误吗?交通管理者难道没有错吗?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难道没有错吗?
每每到了红绿灯交替的时刻,行人们走到路中都会遇到拐弯的车辆,让行,就会被最后大量的车辆夹滞在马路中央;不让行,那些拐弯的车辆要是真的撞上了也不违反交通规则。国内在大型的十字路口红灯较绿灯久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很多的路口年轻人都需要快步流星不带停滞的前行才能达到彼岸,这让那些年迈的老人和步伐不快的孩子们情何以堪?加之机动车辆数量的激增,非机动车辆与行人就会日益遭到排挤,城市的慢行系统就会受到挑战并出现问题。要想真正的根治这种过马路的方式带来的隐患,绝不能只是盯着行人和车辆,必须得多管齐下才能奏效。
首先得提高国民的素质,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出台相关条例,对于行人、非机动车辆闯红灯的行为进行一些处罚措施,同时要进行一些人性化的关怀和教育。其次,要改善交通的环境,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着手,让非机动车和行人能够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对那些仗着汽车行驶权扩张而肆意妄为的人更是要严加惩罚。然后就是要将交通的实质归结到惠民的政策上,试想要是公共交通能够足够的快捷实惠,路上的车辆就不会那么多,更不会致使交通拥挤,也就会大大降低行人“抢道”的现象了。
只有拥有了公平的路权、公正的执法、人性化的管理和设置,才能够让民众们感受到交通的规则应该受到尊重。如果这样的主要矛盾都解决了,还有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恐怕笔者也只能无奈的问一句: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