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验货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站内搜索:

莫让新版“24孝”沦为道德劝诫

2012-11-26   发表:

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昨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新京报,2012年8月14日)

对于新版“24孝”行动标准的发布,笔者是赞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正迈入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独生子女比例增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些老人大部分时间只能自己一人独居,精神寂寞,害怕孤独,缺少交流,整天只能面对电视机,这样的生活直接增加了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率。相关调查显示,老年痴呆症的平均生存期平均是5.5年,因此,关注老人,关心老人的生活应该迫切被大家所重视。

新版“24孝”行动标准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敬老爱老的意识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对下一代的教育起到以身作则的典范作用。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着作《尔雅》中对“孝”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 ,讲的实际上是关于尊重父母长辈、敬老爱老的一种文化传统。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孝道断层的现象,杀父虐母的报道层出不穷,就在三天前还有关于四川一媳妇杀害婆婆的恶性碎尸案件的报道。因此,新版“24孝”对重塑精神领域意识形态产生积极的作用。古人常讲“百善孝为先” ,也指出了“孝顺”在文化传统中的比重和意义,提高公民的孝顺意识和行为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

在重视积极意义的一面后,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弊端。面对城市大部分家庭“421”的结构模式,经济重担无疑落在了子女身上。再者,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只提供法定假期,更有甚者规定在假日期间加班。另外,人口的迅速流动加剧了远距离异地生活的概率,使新版“24孝”的落实大打折扣。

而最大的问题是,此次的新“24孝”行动标准属于道德层面的范畴,并没有将其纳入到法律条文中。也就是说,道德层面的义务标准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伦理道德的相关要求和法律无关,根本不具备强制性和权威性。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尽快将建议性质的行动标准纳入到法律条文中,才能增强尊老爱老的执行力度,推动孝道文化的传承。

对于目前子女忽视老人的现状,需要切实的法律来保障,使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父母切身感受到孩子的孝心和关爱。对于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再孤独,精神生活充实幸福,这也是“24孝”行动标准的意义所在,而不是让它仅仅成为建议性质的呼吁。如果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作为保证,新版“24孝”难免被沦为一场道德劝诫。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