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获悉,澳大利亚出产部分活紫贻贝含毒素,呼吁市民停止使用有关食品,这也引起了不少岛城“吃货”的担忧。“在网上一查,说紫贻贝就是海虹,难道海虹有毒?”11月19日,市民张小姐询问本报记者。记者随即采访岛城贝类专家了解到,海虹确实是属于贻贝的一种,但与澳产的活紫贻贝并不同。
紫贻贝有毒市民担忧
11月19日,记者打开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网站,看到该网站日前发布的信息称,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日前接澳大利亚有关当局通知,部分当地生产的活紫贻贝(俗称蓝青口)验出淋痹性贝类毒素,呼吁市民停止使用有关食品,而业界也应停止售卖有关食品。
“看到这个消息,我赶紧查了查,发现百度有关紫贻贝的介绍里竟然说紫贻贝就是海虹。”喜欢吃海鲜的张小姐告诉记者,尤其是得知淋痹性贝类毒素可引起的症状一般包括口部、四肢淋痹及肠胃不适,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及呼吸系统停顿等情况,甚至可能引致死亡时,她就更加紧张了。
海虹与问题贝是“兄弟”
那么紫贻贝是否就是青岛市场上出售的海虹呢?记者就此咨询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涛。“我们青岛市场上的‘海虹’确实是紫贻贝的一种,拉丁文名字是mutilus galloprovincialis。”张涛介绍。
而根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报道所说,被查活紫贻贝,俗称蓝青口,这跟海虹就不同了。“蓝青口,拉丁文mytilusedulis,是产于欧洲北海,美国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亚的一种贻贝。从拉丁文来看,与青岛产的不是一个种,青岛也没有卖的。”
“青岛本地所产的海虹,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市场上销售的,基本上也都是本地海虹。”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蒸煮贝类先去内脏
至于活紫贻贝为何会含毒素,张涛认为这或许与其生长的自然环境有关。“贝类体内的毒素一般是通过摄食有毒单胞藻,在体内富集形成的。”张涛推测活紫贻贝含毒素也许与当地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关。
淋痹性贝类毒素一般可能存在于双贝类体内,烹煮并不能把该种耐热的毒素消除。
相关专家特别提醒,为了预防贝类中毒,在烹煮贝类前先除去其内脏,避免食用烹调汁液及每次进食较少份量的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