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天高来黄土土厚/全装在咱的衣兜兜∕天生下一双巧手手∕能抹彩来会描绣。”
如果说绥德石雕让人们领略到榆林男子汉豪气冲天的性格,那么榆林剪纸则让人们领略到榆林女人桃花般灿烂的内心世界。
剪纸在榆林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新春之际,当你走进榆林的村落院户,看到远处黄色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窑洞,似乎觉得这里的颜色太单调了些。但是,你再看看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
剪纸是榆林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榆林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榆林剪纸与本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榆林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农节,陕北地区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再从红白喜事来看。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作为装点。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都是用纸剪刻糊制的。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榆林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人物、花鸟、鱼虫、兽类、图案花纹、自然风貌、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手法上大胆取舍,变形夸张,既纤细秀美,剜空透亮,又粗犷大方,浑厚古朴,被誉为黄土魂。几千年的黄土文化孕育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中外有识之士的偏爱,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榆林剪纸艺术遍及榆林市各地,剪纸能手数以千计,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佳县的的郭佩珍,靠一把剪刀成为著名的剪纸艺术家,被誉为“黄土地上的毕加索”。榆林的曹宏霞,敢于创新,她将传统窗花创编成巨幅轴花,提升了陕北剪纸的艺术品位,作品远赴加拿大、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和地区,成为海外友人珍爱的艺术品。她剪出的《水浒人物》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银奖。长12.1米,宽1.2米的《九边重镇老榆林》已申报吉尼斯世界大全。
榆林的剪纸是榆林人的骄傲,如今,它正代表着榆林人民的智慧与灵性走向全世界。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