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中,南山奶粉被发现存在严重问题:共抽检该品牌奶粉5个批次,结果全部含有强致癌性物质黄曲霉毒素M1。(新华网2012年7月23日)
从2004年起,中国奶制品行业出现安全问题,紧接着以核裂变的方式迅速扩散至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到2008年,食品安全危机攀至顶峰。随后接踵而至,频频发生。
近几天,今野拉面酸价超标,“夜明猪”发光,“味千”骨汤门事件,喜之郎“卧底门”事件,工业明胶果冻的生产……都诠释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信任危机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引起全国范围的恐慌。
我们已经从食品中得到足够多的化学知识,从瘦肉精到苏丹红,从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到大头娃娃奶粉,从毒大米、地沟油、漂白香菇、染色木耳到敌敌畏火腿。我们不需要接受另类的专业知识学习,不需要以危害生命的方式补习专业课程。我们愤恨、震怒,我们深受其害,却对伤害我们的食品无所适从,无从躲避。我们质疑,为什么相关的监管部门未尽其本分?为什么生产商无视生命的存在,堂而皇之的生产不合格食品?几年来,无论是新上市的产品还是名牌食品都花样新出,层出不穷,令郎满目的食品充斥着眼球,标价不断攀升,而背后的成本却不断下降,商家却美名其曰,一切为了公众利益。
当不少名牌食品被检验出有致癌物质,公布于质检结果名单中时,令人发指,公众哗然一片。原来长久以来我们深信的名牌食品,花高价购买的自以为有安全保障的食品竟然常年不断危害我们的身心,我们终于明白,原来只是在自欺欺人。在倍受打击的同时,也令公众心寒,逐渐失去对食品的信任。
这一切都挑战着公众的道德底线和容忍度。是什么使得商家在攫取巨额利润的时候仍能心安理得?“小商逐利,大商逐名”,商人要利益,固然没错,但不能没有原则,以一味追求利润的目的来伤害消费者。这种行为就应受到重罚,严惩不贷。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指出,国内六成消费者认为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重,八成消费者对食品没有安全感, 食品安全已经严重动摇消费者的信心。调查显示,91.3%的受访者十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52%的受访者非常不满意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7月31日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飞行检查暂行办法》,明确在特定情形下,将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进行飞行检查。“飞检”的特点是突然性和震慑性,突出检查的临时性和出发后果。
我们指责这种违背商品经济发展的不道德做法,更应该利用法律来警醒这些害命的欺诈型商家。既然他们无动于衷,不断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媒体就应该将这种恬不知耻的行为公之于众,引发舆论,引导舆论,曝光商家害命敛财的行径。
尽管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食品的监管,但仍有52%的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状况一年比一年遭。对食品安全缺乏信任的背后,是对相关部门信任的缺失。应该说,我们并不缺少制度,亦不缺少监管学术道德的部门。问题在于,制度虽在,但并未有效发挥作用。从食品安全事件本身来看,体现了制度在执行上的不严格,甚至根本就没执行。因此,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和水平,塑造政府公信力和权威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危机事件。否则,我们的餐桌依旧危险,今天是“酸价超标”,明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