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房内的我们,怎么可能忘记因为寒冷而不得已躲进垃圾箱内取暖却被闷死的孩子们。五个鲜活的小生命就如风一般的逝去,让笔者不禁为那些依旧流浪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孩子们担忧。可是就是仅仅时隔一月,毕节当地政府不反思社会管理、社会救助、保学控辍等问题,不去思考为何孩子们不去学校而离家出走,不去思考为何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季会躲在垃圾箱内取暖,不去思考为何在城市发展迅速的今天还会有那么多的流浪儿童无家可归?而是将所谓的“创意”放在了那两句冷漠无情的警示语上面。再问,为何还要去警告“严禁人畜入内”,难道在“垃圾箱闷死”事件之后,还出现过有流浪儿童进入垃圾箱内避寒的事情吗?而且,这句话和“严禁华人与狗入内”又有何区别,都是同样的侮辱人性。
体察民情不能仅仅体现在口头上,不是说事后出来道个歉,说几句话就能够缓解民众心中不满的,而是重在实际行动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政府的职责所在的事情,不是简单的“警示”管理思维,更何况这种警示语简直是荒谬。拒绝民情冷漠需要政府带头,倡导社会形成关爱互帮的风尚,更需要法律上强有力保障。不能因为自私,而见死不救,不能因为冷漠,而无视法律的规定。一农民工在郑州闹市立交桥下死亡,再一次引发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一辆北京救护车被堵,导致一位患者在车上去世,这两起事情的背后,除了一些冷漠的人群面对需要救助的紧急时刻的自私之外,更是对法律的强制规定而无动于衷。这些更值得我们社会的反思。唤醒民情的冷漠政府有责,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责任之外,法律监督更不可少,失职者必查,违规者必究,没有明确的监管,没有明确的责任,就会有更多的冷漠和推卸责任。
算算这两天就是毕节亡童们的“五七”之日,可是五个孩子的生命换来的不是制度的温情,而是这般没有人性的话语。“五七”了,应该拿什么来祭奠那些还没有看清这个世界的孩子们,难道就是那些喷着警示语的垃圾箱吗?何时才能让这个冷漠的城市明白,对于生命的尊重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