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位“老摔哥”,年近八旬屡屡在街头假装摔倒,等到热心人上去扶起时,他会说自己是退伍军人,儿子、儿媳妇不孝顺,常打他,他就逃出来了,已经三天三夜没吃没睡。等到好心人给他买吃的,给他钱,他拿到就走。这位“老摔哥”是安徽阜阳人,在杭州“假摔”已经9年,民警经常接到老人摔倒的报案,出警后发现当事者都是他。老人多次拒绝警方将其送回安徽老家或救助站的要求,一次接一次在街头“假摔”。(10月17日《青年时报》)
“老摔哥”的事情初见报端就引起了各方的评论,不少的人都在谴责曹文轩老人,当地的警察局微博更是在网络上刊登了老人的照片,让大家“认清楚这张脸、“以后不要再给钱了”。老人的假摔行骗博取同情的行径确实是有可恨之处,毕竟他是在利用众人的怜悯之心获取利益,这些不仅仅是道德的沦丧更是触及了法律的边境。要是站在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这种行径是绝对不能原谅的,它不仅仅是污染了社会的风气,更是加剧了人们对于“扶老”的恐惧,这样的行为是会受到大众的鄙视和抵触的。但是,在谴责和发难的同时,有人想过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老人行骗九年,每次的假摔背后到底又是怎么样的一种悲情呢?
的确,不论是从被子女活活饿死屋里的九旬老太,还是到步履蹒跚依旧在王府井捡瓶子的拾荒老者;不论是从许云鹤扶起老太而被一口反咬,还是至今依旧在街上卖花的七旬老婆婆,更或者是因为寂寞无人说话去当老年裸模而被儿子要求断绝父子关系的老汉,这些鲜活的事件一次次的冲击着人们的视角,一次次的将老人的话题推向舆论的高潮。因为养老无所依,民众对于孤苦无依形单影只在街头的老人是怀有怜悯之情的,但是又因为摔倒街头反过头赖上身索要金钱的也不在少数,致使人们在怀疑和同情之间徘徊着,但是最终面对摔倒眼前的老人,大家还是都选择了伸出手去扶起他并给以他所需要的温暖。正是因为曾经这样的相信着,所以才会在得知被骗的真相后大放怒火,这些为拯救边缘的道德和伸张正义的勇气,是值得笔者钦佩的,但是这些种种的质疑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试想,老人为何屡次被遣返而不愿回家,为何次次被送往派出所而依旧坚持“行骗”?倘若农民的养老保障能够真正的惠及到各方民众,老人可以在儿女不孝被赶出家门的同时,而不被生活的艰难所迫;倘若老人的子女能够尽到赡养之责,对自己的父亲孝顺,“老摔哥”何必在异乡乞讨九年受这份苦;倘若相关的赡养部门,能够及时的将这些老无所依的老人安顿好,给与他们被家人抛弃之后应有的温暖和关怀,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又怎么可能舍弃掉自尊无数次的“摔倒”来换取他人的同情。的确老人是不应该利用人们的同情来行骗,但是政府更有责任、也有义务让人们的爱心和善良得到保护不被欺骗。
毫无疑问,老人的行为不仅仅是消费了杭州市民的善心,更害死浪费了不少的警力资源。但是,笔者却也看到了,被无数次扶起的怜悯之心,杭州的市民整整配合这位老人“演戏”九年,这就是对之前轰动全国的彭宇案“不撞人就不扶人”最有力的反讽,虽然是违反道德和法律的假摔,但是也摔出了社会中一直飘荡不定的温暖和关怀。当然,在这个信任以及极度缺失的社会,人心会在一次次的碰撞之后变得坚硬起来,更会竖起一套防御的“外壳”。对此,相关的法律机构的确应该更快的对于这一类的欺骗行径进行制裁,但是如果不能够将老人们“假摔”的悲情抚平,恐怕就算没有了“老摔哥”,还是会出现“老摔姐”、“老摔弟”,这种“假摔帝”的戏码到底何时才能绝缘于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