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验货员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外贸动态
站内搜索:

中国1季度船舶出口额超100亿美元

2011-05-27   发表:

5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11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透露,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品的总产量已经近20年位居世界首位。从2010年起,我国不仅是航运大国、海洋大国,更跃居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几度哀声

而在两年前,造船业一片悲观情绪。

2009年,船舶行业产能过剩1600万吨,占总产能的1/4。业界预测,船舶业真正寒冬将在2011—2012年集中爆发(《船舶业真正寒冬将在2011年以后》,详见《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33期)。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下称“中船协”)秘书长王锦连指出,当时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的影响:“一是订单难,从2008年9月份到2009年上半年,全球的订单量减少了90%以上,韩国、日本、中国接到的订单都大幅减少;二是融资难,造船业对融资的要求度比较大,一般都是几亿元、几十亿元。金融危机出现后,融资很困难,直接影响了造船;三是交船难,船东没有货物运,就不需要船。所以已经签了合同的就千方百计推迟交船,甚至会撤销合同。另外船价也大幅度下降,有些船价甚至下降30%。”

“订单难、融资难、交船难”的日子,只是中国船舶行业曾经的痛,现在阳光温热、岁月静好。

世界第一

近年来,造船业重心逐渐从日本、韩国转移至中国。

早在2008年,中国船舶行业已经超越日本,坐上“世界第二造船大国”的交椅。2009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厂新船订单量更是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国际造船市场份额不降反增。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新接订单7523万载重吨,是2009年新接订单量的2.9倍;手持订单19590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手持订单上升4.1%。

据工信部装备司及中国船舶工业协会1月14日发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三大造船指标首次同时跃居世界首位。

2010年,全球船舶业新船订单增加,复苏程度超过业界预期。同时,随着中国原油需求的增加,原油海运业务发展迅速,相关船型市场不断扩张。

目前,业内对中国船舶制造业持续看好。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船舶出口达到100.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21%。同时船舶进口总值上升32.85%至4.9亿美元。

2011年一季度船舶出口船型中,散货船总值为57.4亿美元,其中,15万载重吨以上出口散货船为37.9亿美元,同比增长9.36%;油船出口总值为13.8亿美元;集装箱船出口总值为3.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3.86%,而中国船厂交付集装箱船都是在6000TEU以下;多用途船舶出口总值为4.9亿美元,同比增长7.57%;浮式或半潜式钻井平台及生产平台出口总值为3.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88.41%。

中国共有10个地区的出口船舶超过1亿美元。在这之中,江苏省以23亿美元位居第一,随后是浙江省17亿美元,第三是上海市13亿美元。

相关新闻检索:

船舶 出口额 100亿美元



    用户名:注册)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